据韩媒报道,韩国最大航运公司韩新海运(HMM)已决定向中国船厂订购10艘支线集装箱船。其原因是,中国船厂凭借较低的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配资门户平台官网,价格优势明显,韩国中小型船厂无法与其抗衡。
据报道,韩新海运近期已初步决定向中国船厂订购2型10艘支线集装箱船,规格分别为1900TEU、3000TEU,具体数量未知。新船将于2027年交付,随后陆续部署于亚洲、中东及非洲的细分航线。
韩新海运虽主攻亚洲至北美/欧洲航线,但今年7月宣布将引进小型集装箱船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并开拓新增长引擎。此次向中国船厂订购支线集装箱船即属于此范畴。
针对这10艘中小型集装箱船的招标,尽管韩新海运表示正综合考量船价、交付时间以及二手船价格等因素,尚未最终确定,但韩媒称,参与招标的韩国船厂已经被更具竞争优势的中国船厂击败。得益于劳动力成本、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价格优势,中国船厂建造中小型集装箱船的成本比韩国低20%。
美国即将对中国船舶实施港口费,但4000TEU以下的支线集装箱船不在此列。因此预计该系列集装箱船将能运营美国支线航线(连接大型集装箱船停靠的主要枢纽港与中小港口之间的航线)。
对此,韩国业内人士表示:“除HD现代重工、韩华海洋、三星重工三大造船企业外,韩国中小船厂正遭遇严重危机。中小船厂对韩国造船生态系统同样重要,亟需政府扶持与行业自我拯救。”
另据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院数据,2025年上半年韩国中型船厂的新签订单量同比暴跌72%,仅为15万修正总吨。DH造船、大鲜造船、HJ重工等中型船厂颗粒无收。
与此同时,韩国中型船厂的订单总额骤降至2.9亿美元,同比暴跌81.5%,在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中的占比跌至0.8%——这是自2006年有记录以来首次跌破1%。在手持订单方面,韩国中型船厂的订单量已缩减20%,仅够维持未来两年的建造量。
这些数据表明,韩国中小型造船业正处于崩溃边缘。
恒运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